梅毒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和充分随访(一期梅毒随访1年、
二期梅毒随访满2年、晚期梅毒随访满3年),
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的非特异性抗体滴度仍未转阴,长期维持在低滴度,在排除了体内持续存在感染(
梅毒再感染、晚期梅毒)和化验检测生物学假阳性情况下,可考虑为血清固定。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。 临床研究发现,
梅毒治疗后是否发生血清固定与患者病期、性别、年龄、非特异性抗体滴度、治疗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。 近年来,
梅毒血清固定的增加导致
梅毒诊疗面临新的挑战。 参考文献 [1]赵玉磊,苏晓红.
梅毒血清固定机制研究进展[J].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,2014,02:122-125. [2] 赵玉磊,乐文静
更多>